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新华社受权于12日全文播发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1年工作回顾;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报告指出,今年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4
浏览次数:0
我国工业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先后遴选出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258个试点示范项目,带动总投资近700亿元。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11项重点行动和10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深层次难点、痛点问题。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分析认为,《行动计划》的目标从原先的“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转变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将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由产业本身到各行业应用赋能的全方位提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尽管我国工业互联网取得较好成绩,但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系列问题和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在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关键产品服务性能、解决方案供给、应用深度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现实难题依然存在。此外,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工业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 在王志勤看来,《行动计划》的出台将推动工业互联网持续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关键在于构建高质量外网,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利用前沿网络技术对企业内网进行改造。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要推动工业生产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1
浏览次数:0
继2021年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双碳”提出一系列清晰、务实的部署,政策路线更加明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事关经济、社会、自然等诸多领域,“抓紧深化‘双碳’重大问题研究,形成可操作的政策举措”成为2022年重点工作。 同时,在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金融机构更需加大对传统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应用相应的金融工具和产品。 在此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为“双碳”目标的达成路径支招。 “接下来的“双碳”工作或有三个方面的体现。”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奚国华告诉记者,一是统筹目标和方法,目标是“双碳”,方法则随着现实的变化出现升级,更加高质量追求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二是统筹发展和改革,即要求双碳目标需要更加有序地推进,一方面需要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发展和有序,而非运动式减碳;三是统筹总体和局部,总量要求控制,局部也要求更好地、持续地推进生态平衡。相关要求将有利于更好落实中央制定的目标,更加高质量地推进各地经济发展和低碳转型的进程。 的确,在中国不同地区发展仍有差距的情况下,“双碳”不能“齐步走”。如何实现区域协同用力,平稳推进“双碳”目标成为政协委员关注重点之一。 “为更好发挥碳中和作用,...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1
浏览次数:0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广受关注。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政策取向和具体措施,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方向准、力道足,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5.5%左右!”对于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刘自明十分关注。他表示,这是在高基数基础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同时,我们国家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方面也有丰富经验。这些,都让我们充满信心!”刘自明说。经济预期稳,行业方向明,企业信心足。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且经济增长全球领先,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特别是越来越多年轻创业者都对中国发展非常有信心。“我们要坚持科技报国理念,勇攀科技高峰,突破‘急难关卡’的技术障碍,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体系。”周鸿祎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给出了一系列有助于稳增长的宏微观政策...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0
浏览次数:0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环比上涨0.6%,略有扩大。PPI同比上涨8.8%,环比上涨0.5%。“2月份,国内物价总水平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上下游走势更趋协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2月份,受春节因素和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等共同影响,CPI环比涨幅略有扩大,同比涨幅总体平稳。从环比看,C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分品种看,食品价格有涨有跌,其中鲜菜、鲜果、水产品环比分别上涨6%、3%、4.8%,合计影响CPI上涨0.29个百分点;猪肉和蛋类价格环比分别回落4.6%和3.1%,影响CPI下降0.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8%,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从同比看,CPI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9%,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6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2.5%,降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9%和26.3%,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物价运行中枢继续保持稳定。”郭丽岩表示。据测算,扣除食品和能...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0
浏览次数:0
近日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初步测算,2021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低7.7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季度下降,稳杠杆取得显著成效。宏观杠杆率指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的债务余额与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因此,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对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GDP名义增速放缓,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加大,导致杠杆率阶段性上升。不过,从当年四季度开始至2021年各季度,宏观杠杆率均环比下降,实现了较大幅度去杠杆。一年多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持续稳中有降,主要得益于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一方面,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是宏观杠杆率企稳的关键所在。名义GDP是计算宏观杠杆率的分母,其增长快慢对杠杆率变化有重要影响。2020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对稳定宏观杠杆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以可控的债务增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疫情发生后,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响应及时有力。2020年,我国共推出9万多亿元货币支持措施,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实...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9
浏览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