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产能稳定提升;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生产领域的一个个亮眼的成就,见证我国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眼“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从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到...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9
浏览次数:0
今天(9月28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成投产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千亿立方米,将大幅提升我国天然气管网系统的管输能力。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起自中吉边境新疆乌恰县,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管道全长约3340公里,年输气能力150亿立方米,增输改造后可达3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将分段建设,此次开工的吐鲁番—中卫段是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全长1745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3省(区)17县(市),预计2024年9月建成投产。创新技术打造科技管道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是国内最长距离多管并行敷设管道,与现役管廊频繁交叉,穿越多处活动断裂带,工程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多项创新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助力打造科技智慧管道工程。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党委书记李波:我们在线路特殊区对传统设计方法进行技术升级,规模应用18米加长管,在甘肃段应用长达325公里,将减少现场焊口8000余道。数字射线检测技术、分布式同轴电缆应变监测技术、管道自动力爬行智能检测技术等新技术将在西四线管道的建设过程中全线推广。国家管网集团工程部总经理沈琛:这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实现管道的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可有效提升管道本质安全、提高施工工效,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在大口径、大壁厚、高钢级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技术。多种手段铺设打造“绿色管...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9
浏览次数:1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同比增长5.3%;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 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前7个月累计增速达到两位数。 “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6.6%,延续了5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升态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说。 长三角经受住考验 7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超五成 走进上海宝山区泛成集装箱监管站的分拨仓库,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对各类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货物进行进箱、拆箱、查验、提离作业。 “6月以来,进箱量和企业提货量都大幅增长,物流现在是满负荷运转。”上海吴淞海关关员魏剑华和李敏在仓库内忙碌了一上午。他们告诉记者,6月份,吴淞海关累计监管分拨货3.7万批次,同比增加46.3%,环比增加3.7倍。 数据显示,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 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8
浏览次数:1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提出,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 多位权威专家表示,税收优惠支持是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引导个人参与建立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关键。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预计相关税收优惠制度将加速推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建立了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第二支柱职业养老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为了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财政部等五部门2018年4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有业内专家指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一个指标,就是覆盖面。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4年的情况来看,覆盖面仍然较窄。 “试点税收意味着个人领取养老金只需缴纳7.5%的税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进一步加大第三支柱相关税收优惠的力度,适当提高纳入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免税工资金额的标准,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到第三支柱中,从而减轻公共养老体系压力。 李旭红进一步称,未来在第三支柱能够为养老体系提供有力支持时,进一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8
浏览次数:0
立体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尽早建成应用 “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0%以上 基础设施领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建立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9月26日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还要加大投入力度,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新基建已取得初步成效 据介绍,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84.3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481万公里,分别相当于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水库总库容达到9035亿立方米,形成了超大规模网络,高铁、高速公路、电网、4G网络规模等长期稳居世界第一。 完善国家算力网络布局 今年启动实施的“东数西算”工程,是新基建标志性工程。该工程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国家算力枢纽以及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半年多来,“东数西算”工程初见成效。 “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起步区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到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7
浏览次数:2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646.3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资金下发 加力稳企业保民生为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减压、稳岗扩岗,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实施力度,向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8月份,各地已向1120.1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46.3亿元,为稳企业、稳就业、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为进一步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我国将中小微企业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企业由30%提至50%。据人社部统计,前8个月,各地向721.1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48.4亿元,受益企业数量和返还资金金额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8倍和1.9倍,全国超半数参保企业受益,有力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除实施失业保险返还助力稳定岗位外,人社部还向中高风险疫情地区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创新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留工。政策实施4个月来,全国有395.7万户企业享受到196.8亿元培训补助支持。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各地推出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向3.3万户企业发放1.1亿元补助,惠及高校毕业生10.3万人。“...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7
浏览次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