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放假期间没什么经济数据出炉,我们正在评估2015年的事态,展望市场在今年将会关注的问题。本周让我们来看看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由于他们的增长率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这一占比正继续上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若按购买力平价(PPP)衡量,2015年发展中经济体占全球总产出的58%。如今,大型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
尽管美国的利率不断上升,但市场今年最关注的问题将是中国经济的状态。按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并将在未来几年在绝对值基础上超越美国。
IMF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期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35%,并将在2020年底之前继续贡献30%的经济增长。
然而,一些官方数据的质量可疑,阻碍了恰当分析。老牌的发达经济体已经很难衡量,而中国是在变化极其快速的时期建立新的测算体系。政治干预可能加剧了这方面的问题。
整理并发表分析师预测的“共识经济学公司”(Consensus Economics)对其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小组的成员进行了调查,这些人建立了有关中国经济的另类模型。尽管多数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今年增长6.5%,与官方目标相符,而2015年增长6.9%,但这个专家小组的估测低得多——今年增长4.8%,2015年增长4.3%。
如果经济增长那么低,那有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那些依赖对中国出口大宗商品的国家而言。
根据预测,印度将是2016年表现最佳的大型经济体,估计增长7.8%,略高于2015年,该国经济继续受益于油价下跌。印度还仍具有较高的利率,因此在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货币政策。
另一个有望表现出众的经济体是印尼,预计增长4.9%。
金砖四国中的另外两个——巴西和俄罗斯——在2015年陷入严重经济衰退,今年很可能继续衰退。俄罗斯的复苏将得到卢布持续贬值的帮助;自2015年4月以来,卢布兑美元汇率下降30%。
如果更高的美国利率导致美元进一步升值,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可能面临两难。货币贬值可能导致更高的通胀和资本外逃,但如果为了对抗这种局面而加息,就可能掐灭本来就很弱的增长。
新年发布的首批重大数据将是财新和Markit定于今日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中国GDP数据定于1月20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