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边缘”大厦以美味咖啡和自然光线著称-所有办公桌都靠窗-大厦内还有一个健身房,不仅可以用来健身,还能为办公室提供能源。该栋大厦采集雨水冲洗厕所,如果你三更半夜在大楼附近游荡,机器人保安会上前对你进行盘问。大厦运用了一整套智能技术来保证其可持续性。大厦发明者是一家荷兰公司OVG。他们非常喜欢这个设计,因此完工后他们便搬了进来。这栋被称为世界最环保的办公大楼,在智能方面是否真的名副其实呢?
这座大楼的主要用户是咨询公司德勤,它由总部设在伦敦的PLP建筑事务所设计,号称其“智能”天花板内置了28000个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光线、运动和湿度。智能照明系统由飞利浦设计-每个LED显示屏效率超高且消耗能源量极低。
职员可通过智能手机上一系列APP来控制大楼温度、光线和百叶窗,而不用中断工作。
用户可通过手机上的温度表选择适合自己的温度,同时他们头顶管道的阀门会相应调节,每支阀门控制4张办公桌范围内的温度。但愿他周围的同事乐意接受温度的改变。后勤经理Wybe Van der Mey略带几分骄傲地告诉我,在大楼开放的第一年,他只接到很少的关于供暖方面的投诉。“对于传统办公大楼,供暖将会是头号难题。”他说。
职员同时可通过一款手机app预订会议室、打开储物柜以及解锁办公桌。据Van der May先生说,2014年9月“边缘”大楼首次开放时,约20%的员工通过手机软件上班打卡。很快这个比例降到10%,而现在只有1%。“我们原本希望所有人每天通过软件打卡办公,但是他们还没做到。”德勤每一层办公楼的布局完全相同,使得“办公桌轮用制”十分盛行。理论上,公司可以分配办公桌-前提是员工使用app。“后勤经理的梦想就是根据可用空间告诉人们该去哪里入座。理论上来讲,这是可行的,但操作起来却比较难,因为人们总喜欢每天去同样的地方,和同伴坐在一起。”而基于app的会议室预订系统运行也并不顺利。很多人根本不用这个系统,导致出现有些会议室重复预订,而有些人订了会议室却没打算用,仅仅把它作为额外的备用工作空间。
目前根本不清楚有多少人通过扫描会议室的二维码来通过智能手机连接会议室内设备-包括开启4K屏幕分享PPT、控制灯光和供暖,甚至关上百叶窗来阻止听众望向窗外发呆做白日梦。
然而,从未有人质疑“边缘”的环保性能。
2014年12月,该大楼在英国绿色建筑研究机构(BRE)的BREEAM绿色建筑评估中得分最高,成为最佳可持续性办公建筑。其得分为史上最高-98.36%,在企业界被敦促走向绿色环保的今天,它成为一颗闪亮新秀。Mey先生已习惯了他的新工作角色-导游。他已经招待了包括建筑师、开发商和新闻机构在内的参观者,还拒绝了阿姆斯特丹旅游局带领中国旅游团参观的请求。这些来访者想来看看这一系列特征,包括太阳能的创新利用方法。
当开发者OVG逐渐明白,仅仅把房顶装满太阳能电池板不能100%为“边缘”供电时,他们开始向邻居求助-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及阿姆斯特丹大学应用科学-又在房顶安装了4100平方米(44100平方英尺)的太阳能电池板以保证大楼额外用电自由。倾斜的中庭不无用处-排掉并将雨水收集到水槽,循环利用冲洗厕所。大楼竭尽所能鼓励员工注重环保。地下停车场有很大一片空间停放自行车,还有一整面墙可为电动汽车充电。这栋大楼通过蓄水层热能储存系统供热和制冷。夏天地下井中会储存热水,冬天来为大楼供热;而冬天冷水同样储存在地下井中,在夏天为大楼制冷。大楼中没有暖气片-所有热量通过天花板中布满的管网提供。一条缆线传输数据,另一条通水,来为整个结构调节周边温度。
主要用户德勤以及开发者OVG非常坦诚地承认,“边缘”大楼是一项实验工程,且并非所有功能都能够利用。他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弄明白传感器输出的庞大数据的含义。Mey先生开玩笑说,维护运营“边缘”的智能功能,让他白了头。“要处理所有数据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我们仍在学习如何阅读这些数据。”他告诉BBC。目前答案在数据仪表盘上,后勤团队及职员均可获得这些数据。它能显示一系列实时数据点-包括任意时刻大楼中的员工数、来访者人数、能源消耗以及温度。它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设定,比如能够通过饼状图显示任意时刻人们喝了多少咖啡以及什么类型的咖啡。从数据中很明显能够看出,至今为止,拿铁和卡布奇诺是最受欢迎的咖啡种类,牛奶常常被用光,因此德勤要求供应商制造新型定制版本的咖啡,牛奶比重加大-这是通过读取数据来提高工作生活的一个真实案例。每个咖啡机都联网,后勤工作人员能够看到哪个咖啡机量不足了,在下一位员工发现以前将其加满。卫生间的毛巾架也像这样进行了联网设置。由于传感器数据,清洁工的工作时间也随之改变,Mey先生衷心希望这样的情况可以时常发生。“我们想要预测大楼发生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智能建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