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浙江大学的一群大学生成功研制出“空气洗手装置”。装置利用了红外线感应系统,可以探测到双手的存在。水龙头就会喷出雾状水滴和高速气流,学生们已经证实了此方法和传统的洗手方法一样有效。但是,这种装置对比常规的洗手方法只用10%的水量。李启章,研发该装置的成员之一,告诉记者这个装置的模型在大学的教学楼里安装了一台,效果令人满意。学生们成立了一家公司来进一步推广他们的产品。
2014年,陈濮阳在学校饭堂洗手时突发奇想,用水洗手多浪费啊,可以用空气来代替水洗手吗?一般人可能不会再去多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学习流体力学的陈濮阳和李启章来说,这个问题构思出一个好主意。不久,陈、李和几个同学开始着手这个计划。装置的设计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所以研究和开发团队最终由7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
“我们用水来冲洗手上的各种污渍,发现95%的水都用于冲走污渍,只有5%的水用于溶解污渍。如果我们用空气来冲洗手的话,手上的污渍则无法溶解。所以我们决定用水喷雾来弥补空气的缺陷。用这个方法,污渍能被水溶解然后被空气带走,”李启章解释道。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他们提出来重力驱动洗手装置,此装置耗水量极少。当使用者站在洗手装置前的踏板上,踏板由于人体重力而下沉,通过滑轮组牵引活塞挤压空气获得高速气流,令水龙头喷出水雾来。
团队还通过显色反应和细菌残留实验来测试装置。实验证明空气洗手的效果和那些用水洗手的效果并无差异。
2015年9月,在全球重大挑战峰会上,他们凭借这款发明,击败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在内的14所大学,拿到了最高奖项。
现在,他们要推广电力驱动配置红外线感应系统的新一代产品。